【导读】云南教师招聘中,教育基础知识是一大重要的考试环节。以下是为您整理的教育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名词解释(A~B),含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班级授课制、班级平行管理模式等等名词解释。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是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为基础,并在对其加以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的理论强调自我成长在人格发展中的地位。埃里克森在其所著《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班级授课制】
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当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其《大教学论》等著作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使班级授课制这一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它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校委派具体负责管理一个班级的教师。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在学校行政部门的领导下,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配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班级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习质量以及身心发展水平。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决策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人员,是班级的核心,对班级的发展和建设起着主导作用。
【班集体】
班集体是指通过班主任等各种主要的教育力量的教育和培养而形成的班级群体,它一般以集体主义思想为导向,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具有较强的骨干力量,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使班级全体成员在德、智、体各方面能力都不断提高的学生群体。
【班级平行管理模式】
班级平行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学生所在的这个班级,然后通过这个班级与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表象】
表象是对事物的物理特征做出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方式,是人们保存情景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
【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变式】
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备课】
备课就是教师课前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