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教师招聘备考:教育基础知识-名词解释(2)
更新时间:2020-08-10 13:20:19 作者:网络 点击数:5

【导读】云南教师招聘中,教育基础知识是一大重要的考试环节。以下是为您整理的教育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名词解释(C),包含常模、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垂直迁移等名词解释。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学习材料经过多次复习后保持在头脑中的记忆。它既可以是短时记忆复述的结果,也可以因印象深刻一次获得。
 

  【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根据创造目的,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也称抽象思维。它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以言语为工具,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常规思维】

  常规思维是用通常人们用的方法和固定的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常模】

  个人接受测验所得到的分数还只是原始分数,它本身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把它同别人在该测验上得到的分数进行比较,才能判断其优劣高低。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同时为了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在编制测验时必须建立解释原始分数的参照标准。这种作为参照标准的分数分布就是常模。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通过给予他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竞争不强的情境,取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评定分数时要放宽要求,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指责其错误。
 

  【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出现了许多归因模式和理论,其中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最为引人瞩目。韦纳在海德和罗特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对影响行为结果的可觉察的原因特性、原因结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的关系等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不外乎以下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或运气。其中,能力和努力是两种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是个人可以控制的;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是个人较难控制的;能力和任务难度又属于稳定的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则是不稳定因素。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使人对成功和失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并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
 

  【垂直迁移】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来讲,是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重组性迁移】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模仿动作阶段;

  (3)动作的熟练阶段。

 


精华资讯
推荐资讯
客服电话
0871-66376077
关注微信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