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云南教师招聘中,教育基础知识是一大重要的考试环节。以下是为您整理的教育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名词解释,包含图式、同化说、外铄论、微格教学、信度和效度、系统脱敏法等名词解释。
【体育】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和教师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一总结提高。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作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
【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重点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陶冶法】
陶冶法是教育者通过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景,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等。
【同化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图式】
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规律性作出编码的一种形式。用图式表征一类事物,不仅包括了该类事物的命题表征,而且包含了该类事物的知觉信息的表征。
【同化说】
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提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遗忘有积极的遗忘和消极的遗忘,前者指高级观念代替低级观念,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后者指或者由于原有知识结构不巩固,或者由于新旧知识辨析不清楚,也有可能以原有的观念来代替表面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新观念,从而出现记忆错误。
【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其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在力量的影响决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结果。外铄论又被称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或经验论等。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苟子认为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
【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未经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而且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叫作无意注意。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1949年,韦克斯勒在编制儿童智力量表时,放弃比率智商,采用离差智商。韦克斯勒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分为三种: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简称WAIS),评定16岁以上成人的智力;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评定6-16岁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PPSI),评定4-6岁半儿童的智力。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是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5一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学制】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
【学生】
学生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主动性,是具有可塑性的教育对象。
【学生的权利】
学生的权利一般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由教育法赋予的权利,是国家对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一些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受到法律的保护。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
【学科课程】
分科课程又称学科课程,是按一门门学科编制的多学科并列的课程,它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其开发方案应包括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以及相关保障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就是以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事物的具体形象,包括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声音以及物体的活动与变化等,如人物的音容笑貌、音乐的旋律、各种气味和味道等。它们是以表象的形式在头脑中存储的。
【想象】
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又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可能是愉快的或忧郁的,也可能是恬静的或朝气蓬勃的。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信度】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所测得分数的可靠性或稳定性。
【效度】
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直至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即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包括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动机与学习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一方面,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来促进学习;另一方面,所学到的东西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强调人类的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的,他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归为七类,因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因此其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理论。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其间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它是人类个体对社会影响所作出的一种调节功能。
【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矫正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在充分放松的心境下,让学生逐渐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逐渐提高其对所恐惧的事物的刺激强度,使其对惧怕的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失的方法,是治疗恐惧症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