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11.教授《赵州桥》一课时,教师故意把赵州桥的三个字写成拱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导入方法是( )。
11.教授《赵州桥》一课时,教师故意把赵州桥的三个字写成拱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导入方法是( )。
A.实验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板书导入
答案:D
12.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要爱护环境的同时还鼓励大家争做“环保小达人”,该老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
A.长善救失原则
B.正面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答案:D
13.妈妈同时向明明和强强的手上放小秤砣,妈妈放到2克的时候,明明说自己感受到了,但直到妈妈放到5克时,强强才说自己感觉得到。根据感觉的一般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明的差别感受性强
B.明明的绝对感受阈限大
C.强强的绝对感受性更弱
D.明明和强强两人的差别感觉阈限是7
答案:C
14.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 )
A.同学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生关系
D.上下级关系
答案:C
15.某同学主动板演解题,可是解错了,老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肯定他勇气可嘉。该老师运用的是( )。
A.替代性强化
B.局部强化
C.延迟强化
D.符号强化
答案:B
16.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叫(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答案:D
17.( )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A.隐性教育功能
B.显性教育功能
C.正向教育功能
D.负向教育功能
答案:B
18.将心理学首次引入教育学的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亚里士多德
答案:A
19.讲授法的基本方式有( )。
A.讲读、讲述、讲解、报告
B.讲读、讲述、讲解、讲演
C.讲读、讲述、讲演、淡话
D.讲读、讲述、讲解、讨论
答案:B
20.“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而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持这种知识观的是( )
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符号学习理论
D.生成学习理论
答案:A
21.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21.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答案:C
22.下列关于教育家及其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B.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D
23.现在我国主要的授课形式,课堂大部分时间仍然是教师讲述为主,这种授课模式所采用的语言形式是()。
A.对话
B.独白
C.书面
D.内部
答案:B
24.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答案:D
25.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希波克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2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自上而下的五个层次,最高层次需要是( )。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答案:C
27.下列哪一项属于结构良好的问题?()
A.如何求一个已知半径的圆的周长
B.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D.如何保持物种的优良特性
答案:A
28.爱因斯坦说:“在我的思维结构中,书面的或口头的文字似乎不起任何作用,作为思维元素的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向,由我随意地再生和组合……”这段话所体现的主要思维种类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常规思维
答案:C
29.教师威信的实质是( )
A.教师的能力高
B.教师的学识高
C.教师的威严
D.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答案:D
30.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情况中,( )
A.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
B.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C.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D.学校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31.学生在重现有关知识时发生困难,或重现出来的知识不是解决当前课题所必需的,其原因可能有()。
A.旧知识的干扰
B.已有知识结构的完备程度
C.当时的生理状态
D.知识呈现方式
答案:A,B,C
32.下列关于记忆说法错误的有()。
A.感觉记忆的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
B.工作记忆的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
C.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1分钟左右
D.感觉登记的保持时间在1秒以内
答案:A,C
3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
A.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B.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C.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
D.制约教学的手段
答案:A,B,C,D
34.制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包括( )
A.社会
B.知识
C.课程理论
D.儿童
答案:A,B,D
35.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A.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的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B.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成人教育及成年人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D.素质教育提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平均发展
答案:B,D
36.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卓卓道德发展处于()。
A.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
B.习俗道德水平
C.寻求认可阶段
D.前习俗道德水平
答案:B,C
37.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首先的本质要求,下列反映爱岗敬业的有()。
A.遵守教育法规
B.认真备课上课
C.认真批改作业
D.认真辅导学生
答案:B,C,D
38.下列关于能力描述正确的是()。
A.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人必须具有一般能力和该活动需要的特殊能力
B.能力是通过行为来表现的,可以只通过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能力的大小
C.不同类型的能力在不同人身上体现出的强弱不同
D.模仿也是一种能力
答案:A,C,D
3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 )
A.个人成就感
B.认为从事的教学活动很有价值
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答案:A,B,C,D
40.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角色有( )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课程的开发者
C.课程的建设者
D.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E.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答案:A,B,C,D,E
41.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有()。
A.组织者和管理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D.心理保健者
答案:A,B,C,D
42.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其思想内容主要包含()。
A.教育即“生活”“成长”和“经验改造”
B.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
C.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D.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
答案:A,B,C,D
4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途径有()。
A.分析书面材料
B.调查
C.观察
D.谈话
答案:A,B,C,D
44.中国和西方在词源上赋予教育内涵及形成的教育传统,具有下列哪些区别?()
A.中国重视外部力量的控制,西方重视内在潜能的开发
B.中国重视纪律秩序,西方重视自由个性
C.中国重视教师的权威,西方重视儿童的兴趣
D.中国重视直接经验的获得,西方重视间接经验的获得
答案:A,B,C
45.新课程条件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有( )
A.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
B.由重过程到重结果转变
C.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D.由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答案:A,C,D
46.下列教育论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而成的是(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D.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答案:C,D
47.直观教具的类型包括( )
A.语言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文字直观
答案:A,B,C
48.下列选项中,体现思维概括性的是()。
A.借助思维,人们可以认识动物与植物、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的关系
B.借助思维,人们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但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为一类,称为枣树
C.人们通过有关秦朝的历史文物,如兵马俑等,回顾秦朝秦始皇时期社会政治发展的状况
D.内科医生之所以能诊断出人们的内脏疾病,是因为医生掌握了系统的医学诊断理论
答案:A,B,D
49.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分心,这时候教师恰当的处理措施有()。
A.有意忽视
B.适当创设活动的情境
C.适时提问
D.善用眼神传达警告之意
答案:B,C,D
50.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方式,“慕课”的主要特点有()。
A.大规模
B.网络化
C.开放性
D.系统化
答案:A,B,C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51.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 )
答案:对
52.实习作业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能力。( )
答案:对
53.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答案:对
54.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 )
答案:对
55.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
答案:对
61.习得性无助是由于一系列的失败经验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
答案:对
62.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 ( )
答案:对
6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 )
答案:错
6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师个人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过程。( )
答案:错
65.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
答案:对
66.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
答案:错
67.体育的根本任务是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答案:错
68.课外、校外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小,因此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可有可无。 ( )
答案:错
69.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二至三倍。 ( )
答案:错
70.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和空间知觉。 ( )
答案: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71.简述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案: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1)从表面到内部;
(2)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问题;
(3)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4)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5)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思维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的思维。
72.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答案:(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73.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能力结构?
答案:(1)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及该学科的发展;③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3)综合能力素养: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自我调整与反思能力等。
74.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案:人格的形成受以下因素影响。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提供了人格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如气质、智力等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质。
(4)学校教育因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不同的教师领导风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不同。
(5)个人主观因素。个体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体现出人的一种自觉意识,也是影响人格的因素。
75.如何调适教师心理冲突?
答案:(1)充实提高、自勉自慰;(2)期望适度,不断成功;(3)情绪乐观,充满师爱;(4)宽以待人,乐交善处。
76.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答案: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先天素质、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几个方面。
(1)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越多,能力的发展就越迅速。不少人把学龄前看作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如5岁前被视为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3)教育与教学。能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教学不但使儿童获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促进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
(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实践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五、论述题(15分)
77.试述加涅的教学事项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1)引起学生注意。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条件。(2)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3)唤起先前经验。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原有知识与技能为基础。(4)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特点与预期学习结果等有关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5)提供学习指导。在学习指导中,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并教学生一些记忆和理解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保持。(6)展现学习行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学生学到新行为。而学习是内在的心理活动,如果要想确定教学之后学生是否产生了学习,那就要让学生展现其外显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加强对正确反应的记忆。(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当确知学生获得了所教知识技能后,就要教学生如何记住知识,并给以复习的机会,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要提供一些问题和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习迁移。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78.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王老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秦牧说的会错吗!”学生脸涨得通红,欲言又止。班里的气氛也一下子紧张起来。
请根据教育学相关知识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答案: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案例中王老师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挫伤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