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1-10)
1.莫言以抗战为题材的作品是( )。
A.《红高粱》
B.《蛙》
C.《生死疲劳》
D.《酒国》
答案:A
2.冉阿让出自雨果的著名小说( )。
A.《九三年》
B.《海上劳工》
C.《巴黎圣母院》
D.《悲惨世界》
答案:D
3.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之所以所以也
B.为什么因而就
C.之所以所以就
D.为什么因而也
答案:A
4.下列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A.“听说读写 光荣而艰巨 轻松愉快”全是并列短语
B.“他们能否按时完成这项工作,是整个计划成功的关键”一句没有语病
C.“心灵 天地 成都 病人”都是名词
D.“他虽然成绩不怎么好,但是有着一颗热忱助人的心”这是转折复句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时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如潮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小品《不差钱》对“不差钱”的反复宣称,既表达了对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议,也反映了正在奔小康的农民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觉自为
D.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答案:C
7.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腾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文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
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
④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像。
⑤铜的性格,因为锡与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硬度增加。
A.④②①③⑤
B.③④②⑤①
C.①④②③⑤
D.③⑤④②①
答案:D
8.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李逵——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刘姥姥——进大观园
D.诸葛亮——三顾茅庐
答案:A
9.下列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农村中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过去几天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城市园林工作是一项有关社会长治久安的大政事业。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D.新农村的工作在各级党委的精心指挥和积极倡议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答案:C
10.四年春,齐候以诸候之师侵蔡。 “以”字的正确释义为( )。
A.用
B.以为
C.率领
D.或者
答案:C
二、名词解释(11-12)
11.《左传》
答案:《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古人之所以重视写史,是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的生活记录,还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指导现世人生。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知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为达此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这就是后人说的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古人特别重视《春秋》,汉代为《春秋》立官学,列为"五经"之一。阐述《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
12.湖畔派
答案:湖畔派诗人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指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早年向往法国大革命,以后转向保守立场,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
三、简答题(13-15)
13.简析《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答案:《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 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 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 《战国策》文章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14.简要论述《诗经》中“赋比兴”
答案:“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15.简述鲁迅杂文的写作特点。
答案:1、鲁迅的杂文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2、鲁迅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揭露矛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3、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寥寥几笔,逼真传神。 4、鲁迅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5、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6、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总之,鲁迅的杂文,形式丰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莫不清新独创,给予读者以隽永的艺术享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四、论述题(16)
16.试论文章结构安排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答案:一、文章结构安排的基本方法: ①横式结构。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主体部分几方面的内容一般是并列的关系,但却存在一定的顺序,或从主到次,或由浅入深,或时间上的先后等。 ②纵式结构。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即通过回忆幼年、外出求学和参加革命等不同时期母亲的表现与经历,赞扬了母亲的品德,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在说明文中,纵式结构常用于说明事物的过程、程序,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叙述了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品的工艺流程,介绍了景泰蓝由制胎到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的全部操作工序。在议论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用显示历史进程和今昔变化的事实为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结构。 ③转折式结构。转折式安排文章的结构模式,就是转折式。这种结构模式,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相反的方面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运用转折式结构须注意以下几点:要符合生活真实。巧合能使作品引人入胜,但要注意情节的真实性。恩格斯指出:“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因此,设置巧合要注意符合生活逻辑使文章的内容晕馒真塞可信。要有利于表现主题。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主旨,构思巧合时应在情节的安排上多下工夫。比如,有位同学为反映父子之间思想逐步沟通的过程.描写父亲、儿子不约而同地分别爱上了对方爱唱而自己原先不愿听的歌曲。通过这一巧合,生动地揭示了两代人需要互相沟通、理解以消除代沟的主题。文章前面的蓄势要充分。蓄势的目的是为了下文的陡转,所以一定要达到效果充分的累积,使读者的心情相当急切,再道出事情的原委和真相。 二、文章结构安排的要求: ①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②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③巧妙衔接,自然过渡。
五、教学设计题(17-18)
17.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请为这篇课文设计教学思路。
答案:陋室铭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3、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4、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难点:1、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教学方法 朗读法 自学点拨法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略)。
18.阅读下文,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到的知识,完成两项教学设计任务。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请为这首词设计教学思路。
答案: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千古名言,成为千百年来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也常被人们用来安慰无奈和困惑,从中可以感悟到苏轼的胸怀,是多么的豁达,他心情是多么的豪迈乐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豪放词的代表作------标题板书。 二、介绍作家、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1岁时与父苏洵,弟苏辙同时考中,名声大震,合称“三苏”。后因与王安石变法新派政见不和受到排挤,被贬大半个中国,最后被发配到天涯海角,海南漳州,妻子幼子都死于被贬,自己也死于北还途中。然而他的作品给予我们的是,万丈豪情,是为国效力的壮志。本文写于苏轼被贬密州做太守时,政治上很不得意。 三、读一读。 1.朗读教学 诗歌的生命在于朗诵,让我们来领略苏轼的豪放,赋予苏祠的灵魂,请问那个同学展示一下词的魅力? 2.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和意思 聊 狂 卷 酣 遣 挽 3.读注解,弄清大意 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帽,穿上貂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我狩猎,我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用力拉满大弓,射杀天狼为国效力。 4.解题 江城子----词牌名;密州出猎----词题,表明地点和事件,这是课文哪一段的内容?引出段---阙 四、品一品 1.上阕哪些地方勾画出一个少年狂的形象? 2.下阕哪些地方表现豪放不羁的个性? 3.课文中用了那几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4.你能总结作品的主题吗? 五、说一说 1.上阕哪些地方勾画出一个少年狂的形象?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其狂一也;太守出猎而“报”知百姓跟随去看,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2.下阕哪些地方表现豪放不羁的个性?能看出豪放词的特点吗? 酒酣胸胆尚开张,此豪一也;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此豪二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此豪三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一腔豪情洋溢的雄心壮志。 豪放词风特点是什么? A人物对象,突破闺阁与宫妇,转向边塞将士。 B情感表达,热情洋溢,豪迈昂扬,借典抒情,或直抒胸臆。 C主题思想,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寂寞忧愁的主题,打猎时的壮阔场景,为国杀敌的英武豪迈和雄心壮志,和谐的社会生活,主题扩大。 3.课文中用了哪几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1)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以孙权自喻,突出作者英武勇敢。 (2)何日遣冯唐:魏尚因削职,后得到重用。突出作者渴望像巍尚一样,受到朝廷重用,委以重任,到边疆抗敌。 (3)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名,这里指代西夏军队。表现作者决心征战沙场,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作用:运用典故,主要突出作者意气风发,雄心勃勃、英武豪迈、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4.你能总结作品的主题吗? 这首词,上阕叙述出猎的盛况,下阕抒发壮志豪情,以典自喻,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征战沙场,为国立功、刚强壮武的决心和英雄豪气。
六、写作(19)
19.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参考例文:倾听 飞鸟用啼叫歌唱生活,游鱼用肢体传达信息,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表达对生命的赞美和自然的感叹.这就是倾听.倾听是一种交流,是一种亲和的态度,是我们了解彼此心灵、领略大自然的悠悠路径.我们要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山风松涛、溪韵海啸,学会倾听他 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其中有欢乐的音符也有痛苦的音符.要认识这些音符,那就应该去倾听.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觉得倾听就在你身边.人生又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有骤然翻起跳跃着的水花,也有波澜起伏的大浪.要感受这海的心声,那就应该去倾听.一旦你 有了这种感受,你就会感到倾听就在你身旁. 倾听是心灵之花.倾听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倾听是划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开不败的花,它能绽放出生命之蕊,换取人们的欣赏和信任. 倾听长者的教诲,就如同读一本好书,实乃受益匪浅.倾听朋友的诉说,与朋友共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让朋友感觉自己不是孤单的.倾听他人的牢骚,让他人感到舒畅、满足和轻松.闲暇之际,独步山间树林,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鸟儿的歌唱,昆虫的啼叫,小泉的呜咽,山风的呼啸……让人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热土,让人寻回内心深处最美丽的真实. 在跋涉的道路上,跌倒时希望有人扶持;忧虑时希望有人分忧;寂寞时希望有人陪伴;失败时希望有人鼓励.这都需要倾听陪伴.渴望倾听之人对倾听的向往,如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迫切.倾听是春天刚发芽的嫩草,充满活力与希望,也给人带来新生力量和希望之火.倾听犹如炙热的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把枯燥与烦闷一拂而尽,送来愉悦轻松的感觉. 当你失落时,一声清脆的鸟啼能给你安慰;悲伤时,一阵清风能给你开解;彷徨时,一泓清泉能给你帮助……倾听在呼唤,我们需要倾听.朋友,难道我们不应牵起倾听之手,去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吗?
七、简答题(20-22)
20.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请结合数学实际谈谈数师应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
答案: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比如,小孩子自出生到一岁的过程,需要先躺着,其次才学会坐着,继而站立和走路,这就是一个人身心发展顺序性的体现。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应该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我国的心理学家把人的一生分为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比如,12—14岁(少年期)的孩子到了心理断乳期,渐渐自我独立意识增强;青年期的人都会遇到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大多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发展速度都比较快。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要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小学生各个方面发展不成熟,在授课中要尽可能的直观,可以在数学课中利用数指头算数的方式。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例如,从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的幼儿园向以上课形式为主的小学的过渡需要慢慢指引。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比如,同样的都是生理的发展,但是0—1岁、青春期的时候生长速度比其他时候都快。另一方面,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和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淋巴系统成熟在先,有的人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抓住关键期或最佳期进行教育,比如,狼孩在步入社会后给他教一些文化知识和思想道理,往往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是因为教育错过了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比如,耳朵失聪,但是嗅觉很灵敏。另一方面,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比如,身残志坚。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个体角度来看,比如有的人性格活泼,有的人性格内向。另一方面,从群体的角度看,比如,男女智力差异。男性的离散程度要比女性的大。 因此,在教学中,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潜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1.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成功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试论述一个称职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教育能力及 良好的人格特征?
答案: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以下内容: (一)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事先要备好课。所谓备好课,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的知识弄懂,并融会贯通,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要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及要求,使之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再次,要进一步研究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要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转化,教师就必须有一定的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备课的效果就越好,十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深入了解研究学生,这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如思想状况、道德水平、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等。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三)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而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例如,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制定计划、动员发动、培养和使用骨干、组织指挥、总结评比等;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善于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等。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包含一定的创造性,既需要知识经验,又需要满腔热情,更需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研究、总结、磨炼。 (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发音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要简练明确,内容具体,生动活泼;要合乎逻辑,语法正确,流畅通达;要富于感情,有感染力。这也是教师的基本功。 (五)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师在工作中,要善于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使之不断升华,达到理论的高度;要能够自觉地运用、验证教育理论,从大量的现象中研究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才能以先进理论为指导,不断改进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个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情感特征、意志特征和领导方式等方面。
22.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思维活动开展的过程。请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 (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4)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其启发作用的事物。 (5)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来讲,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6)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