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测试卷七 —— 教育理论综合(小学部分)
更新时间:2020-08-18 16:11:16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数:47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测试卷七

教育理论综合(小学部分)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 主张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3.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育教育 .

 

4. 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5.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6. 在观摩教学行为时,一般分为以下环节:创设情景,联系旧知识,引出新主题;实验探索,意义建构;( )和效果评价。

 

A.应用与迁移

 

B.应用与分析

 

c.分析与迁移

 

D.应用与反思

 

7. 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 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墨子

 

8.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1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11.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学生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并与教师的电脑相连形成局域网,同时配有网络教学监控系统,这属于( )的课堂组织形式。

 

A.小组活动

 

B.全班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活动

 

12.有经验的医师能从模糊不清的X光照底片上发现病兆,这是(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种(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矛盾

 

14.用一个测验去测量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所测得的分数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该测验 具有较高的( )。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标准分数

 

15.各级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组织的活动以及展开的教育,这是( )。

 

A.早期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再社会化

 

16.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这是( )。

 

A.心理定势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8.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 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于( )。

 

A.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19.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0.小学生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多等现象是下列哪一种心理问题?( )

 

A.儿童多动综合征

 

B.学习困难综合征

 

C.儿童厌学症

 

D.儿童强迫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6分)

 

21.测验实用性反映了试题的基本质量,其基本要求是( )。

 

A.便于组织

 

B.便于实施

 

C.容易评分

 

D.结果要容易解释

 

22.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有( )。

 

A.个别咨询

 

B.团体咨询

 

C.电话咨询

 

D.通信咨询

 

23.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是( )。

 

A.安吉尔

 

B.华生

 

C.斯金纳

 

D.苛勒

 

24.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包括( )。

 

A.动机斗争

 

B.行动目标的确定

 

C.行动计划的制定

 

D.冲突和矛盾分析

 

25.布鲁纳认为,知识结构的表象形式是( )。

 

A.动作

 

B.图像

 

C.表格

 

D.符号

 

26.富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哪月 阶段?( )

 

A.关注成绩

 

B.关注生存

 

C.关注情境

 

D.关注学生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27.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关系。

 

28.被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家__________于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专著。

 

29.反射弧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五个部分。

 

30.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作__________。

 

31.根据学习内容及其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2.教师的表达能力是指教师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动作将自己的思想、知识、信念和感情__________向外表现的能力。

 

四、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3.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相同。

 

34.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3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6.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 方法。

 

37.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下,马戏团中的狗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38.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39.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0.什么是榜样法?运用榜样法有哪些要求?

 

41.试述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

 

42.简述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对学习的分类。

 

43.简述操作技能的特点。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l6分)

 

44.张老师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他总是挑领导的“不是”。学校工作有时也难以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他就抓着不放,到处散播。张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极强,在学校 很有影响力。学校交给他的工作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学生信任、家长放心,但他那股直冲的傲气让人难以接受。学校该实习了,王校长按惯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依次排列,最后考虑到要有个能干的组员,于是请到了张老师。张老师爽快地答了,并讲到了自己对实习的设计,听得王校长一个劲地点头。最后张老师提出条件:“要干,我一定干好,但要给我一定的权力。”最后,王校长考虑再三,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命他为实习小组副组长。他果然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问题:根据以上案例,你认为张老师向校长提出给予权力的要求是否正当?

 

45.一位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必须完成一篇关于某一特定题目的学术报告。这篇报告必须

 

10页纸,打印出来,双倍行距,而且报告中必须包含至少l0篇参考文献;必须在三周内独完成,并且只能在图书馆或者家中完成。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本案例中外部控制是否很强?如果是,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论述题(10分)

 

论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 B [解析]杜威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D[解析]斯巴达教育重视培养公民和军事训练,不重视人的身心协调的培养,更重视体育而不是美学教育。

 

4. B[解析]随着大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有大量的劳动力以适应大批量的机械化工作,于是资本主义社会就要求批量生产、培养劳动力,满足生产的需求。班级授课制也应运而生了。

 

5. B[解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6. A[解析]略

 

7. A[解析]孔子对学习过程的分析可以概括为“学——思——行”的发展过程,具体分为五个阶段,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 D[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9. C [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10.D[解析]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信度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11.B[解析]略

 

12.C [解析]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词为工具,对该对象进行加工,并以概念的形式标志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

 

13.A[解析]一个人想同时追求两个目标,但由于条件所限只能选择其一,像这种被迫放弃自己所爱的目标之一的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14.A[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所测得的结果的可靠性或稳定性。一个测验测量某种属性或特点,其结果是一致的,那么这个测量是可靠的。

 

15.B [解析]预期社会化是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

 

16.B [解析]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在交往过程中,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17.B[解析]这句话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

 

18.D [解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该同学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显然是在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属于对自己意志的控制,属于自我监控,也称为自我调控。

 

19.D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

 

20.A[解析]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 行为障碍综合症。其主要特征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多等。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解析]略

 

22.ABCD[解析]略

 

23.BC[解析]行为主义可以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安吉尔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苛勒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

 

24.ABC[解析]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包括动机斗争、行动目标的确定、行动方法的选择和行动计划的制定。

 

25.ABD[解析]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26.BCD[解析]富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出了教师 成长的三阶段理论,分别是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三、填空题

 

27.授受 民主平等 相互促进

 

28.夸美纽斯

 

29.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

 

30.应激

 

31.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

 

32.言语表情

 

四、辨析题

 

33.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不同,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2)联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品德形成发展,而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34.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应当是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5.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引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

 

36.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却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通过正面说服教育好,因此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7.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五、简答题

 

38.答案:(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包括以下方面。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包括以下方面。

 

①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

 

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9.答案:(1)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

 

40.答案: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榜样法的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41.答案:内部言语是一种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思考时的言语活动。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是和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相辅相成的,是和智力活动发展水平,特别是思维水平密切相关的。内部言语不仅仅是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物质基础,而且是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志。

 

小学生入学后,学习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先想后说,先想后写,先想后做,促使他们内部言语逐步发展起来。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出声思维时期,二是过渡时期,三是无声思维时期。初入学的小学生还不会默默思考,在读课文或计算数学题时,往往是“唱读”或边自言自语边演算。通过教师的培养和训练,小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在运算中学会短时间的无声思维,但演算深入往往又伴随着出声思维,这就是运算中从出声思维向无声思维过渡的阶段。三四年级以后,随着独立思考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运算的时候基本上都进入了无声思维占主要地位的阶段。研究表明,即使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遇到困难的算式和习题时,也常常出现出声思维。可见,内部言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42.答案:(1)技能学习。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来自于活动主体所作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既包括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心智技能,也包括借助于人的肢体或一定的器械作用于客观对象的操作技能。

 

(2)知识的学习。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这种经验既可以是描述性经验,也可以是操作性经验。

 

(3)行为规范的学习。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在此过程中形成对周围的人、事和物的一定评价和持续的行为倾向,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

 

43.答案: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最后,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六、案例分析题

 

44.答案:(1)张老师的要求是正当的。校长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给予张老师一定的权

 

力,让他担任实习小组副组长的做法是正确的。(2)这里涉及领导用人原则的问题。领导用人要用人不疑,并用其所长,重在使用,注意责、权、利的结合。(3)案例中的张老师是学生信任、家长放心的老师,对这样业务成熟的教师,领导要适当授予一定的权力,这样既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更利于工作的完成。

 

45.答案:本案例中外部控制很强。外部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任务的设置上,必须完成一篇关于某一特定题目的学术报告,任务强制性比较强。(2)从完成的形式上,学术报告也有确定的标准,如l0页纸、打印、双倍行距等。(3)从完成任务的时间土,必须在三周内完成。(4)从完成的内容上,报告中必须包含至少10篇参考文献。(5)从完成的条件上,必须单独完成,只能在图书馆或者家中完成。从案例的“必须”和“只能”上可看出,外部控制是起绝对作用的,自我调节的作用似乎不太明显。在这个案例中,外部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关系不密切。

 

七、论述题

 

答案: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1)生物遗传因素

 

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的作用。遗传对人格

 

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的“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3)家庭环境因素

 

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

 

(4)早期童年经验

 

人格发展尽管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5)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例如,气温会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等。


精华资讯
推荐资讯
客服电话
0871-66376077
关注微信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