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国考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13)
更新时间:2020-08-20 10:14:24 作者:网络 点击数:1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板书要清晰,要让全班同学听得懂、看得见。教师在制作、使用直观教具时,也要考虑到直观教具的大小、颜色、声音等是否被全班学生清楚地感知,这遵循了感知规律的( )。

 

A.运用感知的强度律

 

B.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觉规律

 

C.运用静止背景上的活动性对象易被感知的规律

 

D.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

 

2.“遇物则悔”的教育方法反映的是现代终身教育中( )特点。

 

A.随意性 B.灵活性

 

C.直觉性 D.时代性

 

3.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 )。

 

A.梅伊曼 B.拉伊

 

C.赫尔巴特 D.勒温

 

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5.衡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概念的最可靠的标志是( )。

 

A.概念属性的认识 B.概念例证的区分

 

C.概念分类根据的理解 D.概念的正确运用

 

6.在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是( )。

 

A.爱心 B.耐心

 

C.细心 D.宽容

 

7.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根据艾里斯的情绪ABC理论,B指的是( )。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个体的行为反应 D.对事件的看法

 

9.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创造学习 D.认知学习

 

10.对小学生而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 )。

 

A.摘录和划线 B.分析和写标题

 

C.分析和列提纲 D.做笔记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知规律。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其中,强度律指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题干中声音洪亮、板书清晰、大小被清晰的感知,符合强度律。故本题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终身教育的特点。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题干中,“遇物则悔”的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什么事,或者正在做什么事,就结合这个事进行相关的教育。故本题选B。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动研究概念的提出者。最早将“行动”和“研究”合二为一,提出“行动研究”的是美国的克莱尔和心理学家勒温。故本题选D。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结合的教育。三结合的教育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故本题选A。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概念的掌握。衡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概念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概念的正确运用。故本题选D。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品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故本题选A。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发展。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本题选B。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艾里斯的情绪理论。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ABCDE方法),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A是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是个体的信念、想法。C是个体对A的信念、观念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故本题选D。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学生学习的形式。接受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规则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教师对此经验的传授,并非来自学生自己的发现与创造。故本题选B。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有助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在重点内容上,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对重点内容进行摘录和划线使用了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故本题选A。


精华资讯
推荐资讯
客服电话
0871-66376077
关注微信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