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苏联,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B.《教育学》 C.《教学与发展》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__年。( )
A.1951 B.1978 C.1985 D.1986
4.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保罗•朗格朗 B.罗杰斯 C.索尔蒂斯 D.布宅•纳
5.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6.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7.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
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8.吃过糖之后再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后像 B.感觉适应 C.感觉对比 D.联觉
9.学前儿童一边摆积木,一边自言自语“摆的是大桥”、“擂的是铁路”等,这种思维是( )。
A.集中思维 B.动作思维 C.发散思维 D.形象思维
10.某学生认为努力学习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但却认为自己无法努力学习,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表明该生( )。
A.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低 B.结果期待低,效能期待高
C.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低 D.结果期待高,效能期待高
【参考答案】
1.B【解析】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故本题选B。
2.A【解析】人力资本理论告诉我们: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能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综上,人力资本理论体现的是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故本题选A。
3.D【解析】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故本题选D。
4.A【解析】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论》系统的论述了终身教育思想。故本题选A。
5.A【解析】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斯克里文,认为评价应当注重的是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故本题选D。
6.D【解析】课程实施的结合包括: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其中组织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的展开过程。故本题选D。
7.B【解析】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故本题选B。
8.C【解析】感觉对比是指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受器时,产生继时对比。这里吃过糖吃橘子觉得酸就是一种继时对比现象。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感觉的适应是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联觉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或同时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故本题选C。
9.B【解析】直观动作思维一种依赖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其特点是以实际操作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幼儿一边借助动作一边思考,体现了动作思维。集中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发散性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一种利用头脑中的具体的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7岁的儿童主要用具体形象来思考,思维活动受具体知觉情景的影响。故本题选B。
10.C【解析】班杜拉不同于其他的行为主义者,认为期待因素影响人的行为。他认为有两种期待,一种是结果期待,一种是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某个行为能否导致某个结果的期待,效能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种行为的期待。效能期待和自我效能感的含义是一致的。题干中的学生认为“努力学习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属于结果期待高的表现,但是“认为自己无法努力学习”属于效能期待低的表现。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