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2.具有平等、开放特点的教育是( )。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网络教育
3.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
A.加强德育工作 B.确定教学内容 C.确立教育目的 D.选择教学方法
4.在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中,有一种学制的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这是(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多轨学制
5.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其基本内容范围主要有( )。
①研究性学习 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③信息技术教育 ④劳动技术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
A.以学生为本 B.以学校为本 C.以知识为本 D.以成绩为本
7.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8.教师指导小学生观察教具时,总是要有目的地用言语启发学生,唤起已有知识经验,这是根据知觉的( )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根据( )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凭借物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0.动机产生的基础是( )。
A.兴趣 B.需要 C.态度 D.信念
【参考答案】
1.B【解析】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独立工作的能力。故本题选B。
2.D【解析】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故本题选D。
3.C【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所以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确定教育目的,使教育活动朝着科学、有效地方向及逆行。故本题选C。
4.B【解析】学校教育制度可以分为单轨学制、双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此题中“一个系列”可以看出是单轨学制的特点,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代表,美国是单轨制的典型国家。故本题选B。
5.D【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整合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内容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故本题选D。
6.A【解析】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学生的需要,尤其重视个体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理念。故本题选A。
7.A【解析】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要具有教育性,即教学不光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即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赫尔巴特在“统觉”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夸美纽斯提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洛克的主要著作的是《教育漫话》,提出应该进行绅士教育。故本题选A。
8.C【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这里的教师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依赖的就是知觉的理解性。故本题选C。
9.A【解析】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集中性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根据思维活动创新程度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故本题选A。
10.B【解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缺失或不平衡状态。需要是动机的前提,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