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说明学生是( )
A.具有生存权利的人 B.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C.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D.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2.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3.陈老师教学中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关心班级大小、时间的压力和核对材料是否充分等问题,说明陈老师的专业发展进入(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他人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4.宋老师走进教室时,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把扫帚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搞的恶作剧。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大发雷霆,立即查找恶作剧的人
B.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连扫帚都向我表示不满了。希望你们在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吧!”
C.稍作整理,批评训斥学生
D.认真地说:“我就喜欢接受他人的挑战。”
5.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教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某小学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期间抽烟,该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7.王某作为一名教师,可以行使的权利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通过教职工大会或者其他行使,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C.在寒暑假期带薪休假
D.责令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
8.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9.某学校侵犯了该校教师陈某的合法权益,对其做出了不合理的处分,陈某可以向( )提出申诉?
A.当地人民政府 B.当地检察院 C.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 D.当地法院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 )教育,基本普及学前( )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 )教育。
A.三、二、一 B.一、二、三 C.二、三、一 D.三、一、二
【参考答案】
1.B【解析】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持一种乐观的学生观,充分信任学生。同时,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宽容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未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B【解析】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
3.A【解析】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在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4.B【解析】教师面对损害自己的行为以幽默带过,显示了教师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尴尬境地,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氛围。
5.D【解析】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不能以侵犯学生的权利为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人格尊严,校长对王老师行为的看法均是正确的。
6.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体活动的室内吸烟、饮酒。”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7.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的教师享有的六项权利中,不包括D选项中的内容。
8.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9.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做出处理。”
10.B【解析】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