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易错点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识两方面的发展。 通过比较历年各地教师招聘考试,我们对该知识点的易错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1.顺序性与阶段性混淆
2.阶段性与不平衡性混淆
3.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混淆
二、知识点详解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心理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强调的是人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这种方向和顺序不可逾越,不可逆。如人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必须先具体后抽象。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秩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强调是人的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特征不同。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相邻的年龄里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发展特征,我们就把相邻的年龄划成一个年龄段。年龄特征:指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不平衡性主要强调的是儿童身心发展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是有快慢之分的。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基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的效果。
(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互补性是指人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技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的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的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所谓的“人丑就要多读书”,也是体现了互补性。
(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试题再现
1.在教育工作中谨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即教育工作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正确答案:A
【解析】:“欲速则不达”,指的是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也就是必须要遵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体现的是顺序性。
2.“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正确答案:D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错过了学习时机,事后再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这强调了学习要抓住发展关键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得到补偿。这句话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